当前位置:首页 > 结构工程师 > 正文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教学视频,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视频教程

  如果有一种更加安全方式可以注射美容填充物,而且淤青更少、肿胀更轻和疼痛更小,那会是什么样一种情况呢?

  传统方法中,皮下注射针头曾是注射美容填充物的金标准方法,改进工作仅仅集中在改善填充物的性质和延长填充物的作用时间上。不幸的是,治疗通常会带来淤青和肿胀,就患者而言,对这种后遗症的恐惧不亚于治疗本身。

  后来,人们的注意力突然从产品改进中转移到改善产品注射方式上 – 从锐针改用钝针,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正如我们总是从一场革命转入到进步中一样,今天的挑战是发现使用钝针的最佳方式。

  什么是美容用钝针?

  ▲钝针的针头样式

  套管针5是指用于刺入人体空腔、腔道或血管的细管,从1864年左右开始使用,套管针来源于拉丁文“芦管”。现在常称作钝针(微量套管针)以强调其尺寸,美容医学应用中的定义6可能更加严格,即“使用非锐利针尖的细针,设计用于非创伤性皮下注射……可用于注射填充物,如玻尿酸、胶原、肉毒素等”。虽然美容钝针外观与所替代的针头类似,但钝针显著的不同在于填充物仅可从靠近圆钝针尖一侧的小型开口中推出。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教学视频,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视频教程  第1张

  如何减少疼痛、肿胀和淤青?

  支持美容钝针优于传统皮下注射针头这一观点的文献虽然很少,但这些文章在不断增加。2009年Niamtu曾报道使用脂肪注射套管针进行美容填充注射时,由注射造成的疼痛、水肿和淤青较少。2012年,Hexel等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于比较金属套管针与标准针头在进行鼻唇沟软组织扩充时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Hexel的结论认为套管针是安全的,而且在鼻唇沟注射玻尿酸时,与针头相比可有效减少疼痛、水肿、血肿和红斑。

  与锐尖的皮下注射针相比,钝针不易刺穿血管或其它组织,这一说法仍有争论,也缺乏相关的支持性研究。当然,钝头并不是说这种针头无法刺穿任何组织 – 当一个人足够用力和有侵入性就可以 – 而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器具,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不管怎样,使用钝针替代锐针越来越获得大家的认可

  如何选择进针点?

  由于钝针的末端圆钝,这种特殊设计是为了使钝针不直接刺穿组织,因此需要使用“起始”针头或介入针头建立一个皮肤开口。当然,开口越大就越容易将钝针穿入,但是相应的会产生更大的血肿,造成更为严重的疼痛、淤青和肿胀。另一方面,较小的开口会使钝针穿入比较困难,也会在重复穿刺和无法从开口进入的情况下造成明显的疼痛。因此最理想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穿刺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使用不会造成重复穿刺的最小号针头作为起始针头。在使用27G标准规格钝针注射Juvederm®(乔雅登)和Restylane®(瑞兰)时,作者的选择是23G 1/2英寸的起始针头。

  起始针头刺入技巧

  将起始针头以30°至45°的角度快速刺入表皮的皮下组织中,与预计的钝针入路方向一致。刺入过浅无法充分刺穿皮肤,使钝针横向进入难度加大。同时,将钝针穿过较浅或较小进针口造成的疼痛比皮下注射针头一次性刺穿皮肤时还要严重。刺入深度过大会引起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同时也加重注射者所希望避免的淤青。将针头保持在穿刺部位数秒钟,以便形成凝血并留有足够的时间使针头建立一个可以轻易进入组织的临时通道。

  该如何选择钝针?

  各类钝针的差异很小,主要在于有些钝针非常柔软,无法将美容填充物注射到希望的位置上,而其它一些钝针刚性过大,增加了刺穿血管的可能并造成更大的痛感。更重要的是,钝针末端对于完成平滑进针至关重要,尖锐末端比起圆钝末端更容易进针。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末端最好带尖以便进针,但是末端不能太尖,否则容易刺穿血管或在结构不牢固的情况下有折断的风险。在作者的实际工作中,多年里使用过多种品牌进行了数千次操作,从未发生过尖端折断的情况。

  区分钝针的另一个关键点是钝针末端的出口或开口位置。理想情况下,开口应尽量靠近末端以便将美容填充产品精确注射到预期的位置上。例如,如果希望在嘴唇尽量靠外侧的嘴角处注射,当然不希望填充物出口的位置在中间,而且还需要通过按摩达到希望注射的嘴角处。

  长钝针双向交叉扇形(LeeXX)技术

  为了探索最佳的钝针使用方法,在最少针头穿刺伤害下形成最平滑和自然的外观效果,作者改进了基本的扇形注射技术,在鼻唇沟基部选取一个进针点,将钝针向上和中间刺入鼻唇沟,向后退针时推药直到进针处 – 其间不将钝针的末端退出。然后以扇形方向此基线之上和之下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完成整个鼻唇沟注射。

  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希望通过交叉注射方式得到更加自然的外表,因此在垂直与鼻唇沟方向上将鼻唇沟一分为二,并在仅增加一个进针点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操作,进行两次相交叉的扇形注射,这样就建立了一种“长钝针交叉线扇形注射技术(LeeXX)”。同样的技术加以变化就可以应用在其它多个部位,但作者主要用于鼻唇沟、降口角肌线、颧骨下区域和多个身体部位。

  摆动进针技术

  传统操作中针头采用直接进针方式而无需考虑阻力,会穿过微小血管造成“泄漏引起淤青”。血管外血液会发生降解并随着时间推移而褪色,形成难看的瘀斑,这一点给患者造成的不适要高于治疗本身。刺穿其它类型软组织,如神经、肌腱、韧带以及肌肉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肿胀和疼痛。钝针的优点在于圆钝的末端能够从这些敏感的组织旁滑开,而不是刺穿这些组织。

  作者所提的“摆动进针”仅仅是指将钝针从起始进针点推入并非常缓慢和轻柔地推进–这样能够直接感觉到靠近了我们希望滑开的组织。如果出现疼痛的状况,简单的“扭动”后退一点然后重新改变钝针方向,在新的方向或平面上推进1或2毫米直到没有阻力的感觉,然后再继续推进。经作者测算,使用钝针时采用“扭动”方式可减少70%的淤青。

发表评论